西部文化产业巡礼——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疆,下辖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区域差异显著,各有特色。跨越29个经度的内蒙古自治区,拥有草原、森林、沙漠、冰雪、河湖、温泉、湿地、地质奇观、中俄蒙口岸、历史民俗文化十大文化旅游资源,是祖国北疆一道亮丽风景线。
草原文化助力文旅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草原文化是内蒙古的第一品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在全国最大、最有影响力和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也是内蒙古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作为北方草原民族的摇篮和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内蒙古从西向东包括阿拉善大漠草原、乌拉特草原、鄂尔多斯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与呼伦贝尔草原等。从呼伦贝尔大草原到苍天圣地阿拉善,纵横六千里。从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发源到新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跨越五千年。
大兴安岭巍巍林海、满洲里异域风情、阿尔山四季皆景、锡林郭勒天堂草原、克什克腾地质奇观、黄河几字湾畔水草丰美、巴丹吉林沙漠越野、乌梁素海塞外明珠,种种美景,令人心动。
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互动共进是内蒙古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2035 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推进内蒙古文化与旅游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是尽快建设文化强区、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增强发展活力,不仅需要政府力量和本土力量,还应借助“市场”外力,才能实现转型升级。
市场助力高质量发展
当前,文化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增长支撑,文化产业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以首府呼和浩特市为轴心的“呼包鄂”-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比较高,集聚能力强,市场发育程度完善,是全区文化产业的引领者。
乌阿海满、锡林郭勒-赤峰-通辽、乌海-阿拉善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各具特色,正在形成全区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例如呼伦贝尔市的特色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产业、锡林郭勒盟的马文化产业、阿拉善盟的奇石文化产业等,都有各自发展特点,文化产业发挥出了乘数效应,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时代传承地域特色文化,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是助推内蒙古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发挥区位优势、打造亮丽内蒙古的必然选择。把内蒙古富集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是全面提升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塑造良好区域形象,对内增强凝聚力提升文化自信、对外增强影响力、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与“草原丝绸之路”
2013年,中国向世界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包括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提议。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有四条,“草原丝绸之路”便是其中典型的一条,它是古丝绸之路中起源最早的一条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干线之一。
正是这样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内蒙古在如今“一带一路”的中俄蒙经济带中地位举足轻重、不可替代。草原丝绸之路与新时代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纽带与桥梁,它必将对现实背景下的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红色文旅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内蒙古拥有乌兰夫办公旧址、五一会址、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教育基地、集宁战役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旅游资源,这些红色资源记录着党的光辉历程,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人们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的愿望日益强烈,红色文旅逐渐发展起来。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荣获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民族歌舞剧《我的乌兰牧骑》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旅游更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内蒙古革命历史为主线,内蒙古打造了一系列如草原红色之子、大国重器、红色记忆乡村旅游等10条“亮丽北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近年来,内蒙古积极推动全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越来越浓的文化气息里,大草原正变得越来越美。
(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