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文化产业巡礼——重庆
在中国行政区划版图的西南部,有一片形似三叉星辉的土地,它北依巴山,南靠武陵,西接四川盆地,东近两湖平原。嘉陵江在这里汇入了万里长江,一路向东奔流而去;大诗人李白在这里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古绝句;中国的火锅文化在这里也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穿梭在崇山峻岭与摩天大楼之间,体验着自然风光与现代都市的碰撞,我们便来到了著名的山城,重庆。
说到重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它那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从嘉陵江到涪江,从大巴山到武陵山,涛涛江水在崇山峻岭间向东一路奔流而去,绘制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雄壮美景。而这其中,更是以长江三峡的风景最令人称奇。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全长192公里,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无。”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重庆三面临水,八方靠山,整个城市依山而起,依水而生,楼房层叠耸起,道路盘旋而上,城市布局十分独特,这也造就了这座山城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摩天大楼的光芒闪耀在山川江河之间,依山而建的轻轨线路穿楼而过,跨江索道连接起长江两岸的万家灯火,都市化正融化着这个最不像城市的直辖市。建筑师汤桦曾比喻道:“如果成都是娇娃,那么重庆可能是一个汉子。”
巴渝特有的古建筑,吊脚楼,是洪崖洞风景独特的组成部分。旧时期每年涨水过后,不少吊脚楼被冲垮冲歪,洪水过后人们就接着修复。就这样年复一年,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吊脚楼逐渐成为了洪崖洞的独特景观。这里在解放前曾是城市中的贫民窟,2002年开始,重庆政府大力发展洪崖洞地区,2006年,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落成开业,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时光流转、光影交错,这里逐渐变成了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
重庆的另一大著名人文景观则是充满着浓厚历史气息的大足石刻,这一处始建于唐代的石窟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石窟中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相传其中最著名的涅槃卧佛图便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实写,佛像右侧而卧,下半身隐入崖际,右肩陷于地下,慧眼微闭,神态安详,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科学与宗教价值。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的丰碑。石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是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一座城市像重庆那样,因历史机缘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焦点,特殊的历史经历也给这城市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红色印记。在彼时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和巩固做出了不懈努力与巨大贡献。如同红岩精神所展示的那样,这精神包含了奋斗、奉献与坚强等优秀品质,是一种高尚的生活理念。红岩的历史,在时代的洪流中依然闪烁着不朽光辉,我们不仅是要追忆这段红色的奋斗时光,更应提炼成当下可以学习借鉴的成长养分。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褚冬竹曾说到:“江湖气是重庆的城市精髓,其中包含了契约精神、义气、勇敢、坚韧等,好的词都可以往里装;但是另一些词,比如火爆、冲动,也可以往里装。”好山好水好客,重情重义重庆,在未来,重庆将致力于全域化发展、全季节体验、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与全社会参与,推进业态融合,完善“快旅慢游”体系,唱响新时代下的文旅产业“四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