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非遗之美 传承+创新 让非遗“活”起来
6月6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安市主会场活动现场,主办方巧妙融入的多样“非遗元素”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驻足。
感受非遗文化的多样精彩
“妈妈你看,木头小人儿会唱戏呢!”6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西安市主会场,6岁的王嘉琪盯着舞台目不转睛——台上正精彩上演的杖头木偶戏。杖头木偶的背后,有着怎样悠远而漫长的历史,小小年纪的王嘉琪可能并不知晓。但当沉浸其中,“零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这古老的文化也许正触动幼小的心灵。“孩子的认识和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他们体验了、走近了、有兴趣了,我想传统文化的小种子就种在他们的心里了,这样的活动很好。”王嘉琪的妈妈笑着说。
舞台的侧面,一字排开的帐篷下的非遗集市同样吸引了许多市民游客流连忘返——寄托了吉祥美好寓意的临潼夏家刺绣,有着精致的乡土气;博采众长的西安剪纸,融汇了拼色、点染、折铰、单铰、零铰、复合铰和刀刻等多样技法;巧夺天工的草编麦秆画,让大地的馈赠变身成天地风雨、花鸟鱼虫;起源于秦朝的栎阳木刻,更是带着历史的沧桑而来,演绎出“刀下生花”的绝妙……
丰富的非遗项目、精湛的非遗技艺,不仅能看还能体验——当吕氏皮影雕刻技艺传承人吕兴利摆弄起皮影操作,一群来自山东的游客很快围了过来,兴致勃勃地一同尝试。
而另一边,西安剪纸传承人快速而流畅的现场剪纸演示,引得大学生夏夏和同学不时发出小声惊呼并跃跃欲试,“感觉特别神奇,剪纸老师的手像有魔法一样”!
“姿态万千”背后是传承创新
在展览现场,吕氏皮影雕刻技艺传承人吕兴利的皮影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皮影制作技艺,到如今两鬓斑白,吕兴利已与皮影相伴了40余载,他见证了本土皮影艺术品从“只有外国游客购买”,到“成为西安代表性热门伴手礼”的变化,也见证了皮影从“原始单一”到“姿态万千”的“蜕变成长”。
“现在我们做皮影,早已不是只做皮影戏的皮影了,我们的产品有皮影书签、皮影耳环、研学皮影、游戏皮影……这些融入生活的皮影,销售情况都非常好。我们的创作,一定是守住根,守住传承。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创新。”吕兴利说。
与吕兴利想法一样的,还有他展位隔壁的临潼夏家刺绣传承人夏璐璐。从西安工程大学设计专业学成毕业后,夏璐璐回到家乡临潼,接过家族刺绣传承的接力棒。从此,他不仅辗转各地拜访手艺人,从老物件中学习针法,整理关于刺绣的故事,也将“Z世代”关于非遗传承和创新的理解,绣进了一针一线中。
经过夏璐璐设计的很多绣品,在传统民俗风情之外,多了几分“潮流感”和“萌萌感”,随着手艺逐渐精进,他也成为越来越多人口中的“关中绣郎”,带着自己的绣品登上了央视舞台。夏璐璐认为,古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被喜爱,继而最大限度地被接受和传播,这样才更有流传下去的支撑和动力,“我们保护非遗,要让它和现代生活密切连接,这就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