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迈向文化强省步履铿锵,文化陕西自信有底气!
据西部文博会(简称“文博会”)了解,日前,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发出公告,五部作品摘获茅盾文学奖。其中,陕西省著名作家陈彦凭借小说《主角》摘取本届茅奖。至此,陕西籍作家第四次摘取茅奖这一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
事实上,包括文学在内,新中国成立70年来,陕西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所取得的各项成就有目共睹。日前,在北京举行以“‘五个扎实’ 谱新篇、追赶超越再出发”为主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所作的主题发布对此作出了有力的注解。让我们透过一组组数字,来触摸和感受陕西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强劲脉动。
据文博会了解,“文学陕军”为陕西斩获国家级重要文学奖项44个,其中四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电影《周恩来回延安》、电视剧《黄土高天》、话剧《平凡的世界》、歌曲《一路走来》等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柳青》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2016年至今,陕西电视剧产量位居全国六强、西部第一;陕西电影产量位居全国前五、西部第一。
70年来,陕西持续加大政策指引和财政投入,公共服务体系也日趋完善,一批批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服务设施的日渐丰富。
据文博会了解,目前,陕西备案博物馆达到314家,全省约每12.5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人均博物馆拥有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共有文化馆119家、图书馆111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475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全国文化先进县24个。
在文化事业日渐繁荣的同时,文化产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据据文博会了解,2012年到2018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了12.5%,其中2017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911.1亿元,增速13.5%,GDP占比为4.16%,位居全国第6位。截至2018年底,陕西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市场主体93810个,规模以上企业1299个,营业收入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
旅游与文化息息相关,具有极大的相关性,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丰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处处凸显着陕西的文化张力,“文化+旅游”的双引擎正在成为陕西经济的新支撑。
曾经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是大部分人来陕西旅游的直观感受。据文博会了解,如今,陕西旅游早已不再只是简单的“文物游”,从大唐不夜城到城墙迎宾礼,从红色旅游到乡村旅游,越来越丰富的旅游形态正在带给游客更多元化的体验,让更多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据文博会了解,70年的发展历程,让陕西旅游经历了起步发展、产业奠基、新兴产业建设和旅游强省建设四个发展阶段。现今,陕西基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紧围绕“文化陕西”定位,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为抓手,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为目标,凭借“文化+旅游”的双引擎,以文旅共舞的形式,走出了一条符合陕西实际的特色旅游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的70年,是陕西文化建设全面繁荣的7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个历史厚重又朝气蓬勃的陕西正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迎接着八方游客。
“这里有黄帝陵、兵马俑、大雁塔等众多历史遗迹,可以探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绵绵不绝的传承。这里有延安、照金、马栏等革命旧址,可以体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博大情怀。这里有壶口瀑布、华山险峰、巍巍秦岭等自然景观,可以欣赏大漠风光、平原沃野、江南水乡多姿多彩的美景。这里有自贸区、内陆港、农科城等开放创新平台,可以感受开放融通、变革创新的滚滚潮流。”发布会上省委书记胡和平向各界宾朋发出邀请,“陕西有厚重的历史,有美丽的风光,有热情的人民,一个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陕西欢迎大家的到来。”